• slider image 61
:::
轉貼 教專中心 - 最新資訊 | 2016-02-05 | 點閱數: 1288
轉自教專 EASYGO 部落格http://blog.udn.com/twblog010/45875524?f=lineshare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教學檔案製作答客問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嘉義縣  義竹國民中學 教師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翁桂櫻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製作檔案後,有甚麼心得?

        「生命中,沒有意外!」這是功夫熊貓那電影裡,當狸貓師父質疑熊貓是否就是神龍大俠時, 龜大仙說的話。教學檔案獲得特優,是意外的驚喜;教學.學教的歷程,是有心的積累!

       這一年擔任專任教師的日子,除了教學,就是學教。「教學,教,是手段,學,才是目的。」「學 教,學習如何教學。」從每個月一個星期六北上參加多文本工作坊,到暑假期間報名兩天的全國偏鄉教師教學專業成長研習,我專注在增進閱讀理解策略以及分組合作學習的知能上;從教學生畫重點做摘要、各種摘要法的傳授,到分組合作學習不同型態的嘗試,我修改微調教學策略與型態。

       走過教學,我來到學教,思索學教,我回到教學,如此重複不斷,看見孩子的學習,看見孩子的成長;喜悅,湧上心頭。謝謝自己,平時就會思考教學點滴、拍些教學照片;謝謝小靜,問能否記錄成檔。這些教學的蒐集、選擇、省思,自那刻起,從腦海、從電腦,四面八方匯集成「教學.學教,走進孩子的學習」,成為教學路程上,美麗的一章!路,往前延伸,我在教學路上,快活、靜思、慢步,這一切,謝謝所有協行共長的夥伴,教學.學教持續進行中……

檔案的主題,是怎麼選定的?

    「教學.學教,走進孩子的學習」這本教學檔案,記錄的是自己在教學上的轉捩點-以教師為中心移轉到以學生為中心。

    98 學年度參加教師專業發展評鑑,我透過自評省思、他評對話,重新審視教學。夥伴那善意的雙眼,表達肯定:精熟課程、上課有趣;也映照不足:講課速度快、學生跟不上。嘴巴雖辯解著:沒辦法,社會科一個禮拜才一堂課,不講快,落了進度。心裡卻起了疙瘩:真的沒辦法嗎?

    「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,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。」是真的!陸陸續續,參加十二年國教 518 研習、參加教室教學的春天—分組合作學習研習、與夥伴共讀討論佐藤學的《學習共同體》、觀看張輝誠老師的學思達理念、細讀研討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準,努力增能、驚喜發現:有辦法,那就是改變!改變教學設計、改變教學流程、改變教學策略,我要讓教學更好!

    我教、我學,是為了摸索、尋找適合任教班級的有效教學策略;我學、我教,是在微調教學後,發現自己的不足處,勤於學習,再用於教學……如此不斷循環。這微調改變,始於參加教專,延續 至今……

資料的蒐集、選擇和省思,怎麼做?

(一)製作檔案的歷程

    第一次做教學檔案,是 96 學年度參加嘉義縣國教輔導團社會學習領域團員的甄選。當時,把手邊有的資料通通放進檔案裡。做完厚厚四大本,很驕傲!現在翻翻內容,不禁笑了:蒐集一堆資料,很辛苦;缺少可循脈絡,很可惜。

    參加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後,從研習課程內容才了解,教學檔案製作有3T模式:蒐集、選擇與省思。恍然大悟,原來教學檔案不是這樣做的。第一次製作教學檔案,只是瘋狂、盲目地「蒐集」,缺少了最關鍵的「選擇」與最重要的「省思」。從此,翻轉了對教學檔案的概念。

(二)「教學.學教」的蒐集、選擇與省思

    教學檔案,記錄了教師在某一段時間裡,老師的教與生的學。教學.學教的歷程裡,最常想的是:為什麼要改變教學?要如何改變教學?一路走來,我發現學生的學習要有效,第一、以學生為中心;第二、配合專注度。我思索著教學流程,一堂課 45 分鐘,學生的專注力有高低,在高點時,傳述核 心且重要的概念;在低點時,穿插評量或活動。又思索著學習金字塔,課堂講授的效果只有 5%,若能透過小組討論、實作演練、教導他人等方式,效果就可達 50% 以上。因此,閱讀理解策略的教導, 是教學設計的重心;分組合作學習的實施,是教學策略的運用。在蒐集、選擇資料時,著重於閱讀理解策略與分組合作學習的教與學。

    如何增進教導閱讀理解的知能?如何將閱讀理解策略帶入教學?帶入教學後有甚麼學習成效?教學策略要不要調整修正?該怎麼調整修正?如何增進分組合作學習的知能?如何實施分組合作學 習?分組合作學習是好還是不好?要不要繼續實施?這些問題,在製作教學檔案時,不斷地衍生、 提問,形塑成檔案的架構—蜂學內化、瘋教外顯,採花釀蜜,走進孩子的學習!

製作的技巧,有沒有撇步?

    扣緊檔案的主題。會選擇這個主題,表示是自己最關心的,既然是自己最關心的,資料肯定不會太少,最怕的是魚骨雞肋的心態。因此,在製作過程中,時時回想主題,在蒐集、選擇資料時,常常思考為何選這取那,如此才不會偏離主題。

    善用自己的專長。因為身為地理老師,向來強調學生要有讀圖判表的能力,所以,表現於教學檔案,就是有圖有文有說明。因為強調閱讀理解策略融入教學,教導學生做摘要,所以,運用於教學檔案中,就是善用 Xmind 呈現檔案資料。因為喜歡塗塗寫寫,擅長文轉圖、圖轉文,所以,在教學檔案中也可窺見一二,成了自己的特色。

製作檔案後,獲得哪些專業成長?

       透過製作檔案,爬梳教學.學教的理路,我發現自己很不錯:我的閱讀理解策略學得不錯,教得不錯,成效也不錯。學生告訴我:「你為了要讓我們上地理有興趣,想出各式各樣的方式上課……」、「在老師這一年來教導我們的地理課,在我的地理成績,都有一次比一次還要高……」老師觀課後回饋,九宮格教學法很有趣,如果有機會,他會想要在生物課時實施看看。因此,邊教邊學、邊學邊教,除了教學生、跟學校同事分享,也跟其他學校的老師分享。在閱讀理解策略,教學生做摘要這個部分,提醒自己:持續增能、繼續教導,要從優秀到卓越!

       透過製作檔案,省思自己進行分組合作學習的心態,我發現,要調整。擔心上課沒了秩序、擔心上課落了進度、提心這吊膽那……,即使從學生的回饋:「我喜歡分組。因為如果上課聽不懂或題目不會寫,可以問對方」與學生的成績表現:「這個班的女生很用功,第一次段考有兩個女生不及格,第二次及第三次則通通都及格。」中,都已經看到了分組合作學習的成效,卻發現心裡頭還是有小小的不安。審視不安,來自於操作分組合作學習的基本功沒打好,所以不夠有自信,提醒自己:透過閱讀專書、參加社群、觀摩教學,邊做邊學、邊學邊做,持續努力!

       透過製作檔案,除了專業上的成長外,最大的收穫就是透過分享教學檔案,開啟專業對話,遇見更多的好夥伴!此外,更發現要感謝的人好多,「無論甚麼事,得之於人者太多,出之於己者太少。因為需要感謝的人太多了,就謝天罷!」

 
特優獲獎者介紹 
組    別:國民中學組
姓    名:翁桂櫻 
服務學校:嘉義縣  義竹國民中學 
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時間: 98 學年度起,計 7 年
認證情形:通過教學輔導教師認證 
作品名稱:教學.學教,走進孩子的學習 - 我教,我學;我學,我教 
作品簡介: 

    這本檔案是我教學與學教的歷程。透過充實學科教學知識與一般的教學能力,從以教師為主的教學,跨越到以學生為 中心。在教學、學教的歷程裡,我藉由自我省思、同儕觀課、學生回饋等方式,微調教學、走進孩子的學習。我走過教學,來到學教;思索學教,回到教學。如此重複不斷,我看見孩子的學習,看見孩子的成長;喜悅,湧上心頭。

 
評    語: 

    教學檔案製作能以班級經營和課程與教學作為主軸,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所關注的層面與指標,巧妙得融入於檔案的架構中。雖有別於許多作品以四大層面指標逐一呈現資料的方式,但不僅一樣能展現檔案在內容組織方面的一致性、完整性與多樣性,緊扣「計劃 - 實踐 - 反省 - 改進」的循環歷程;更能突顯作者自己的想法和創意。

    檔案資料的選擇能關注學生的學習;教學的歷程能有效轉化概念圖、分組合作學習等策略,並能運用軼事紀錄表由同儕教師進行觀課,清楚展現師生共學及成長的歷程,讓資料的價值性、代表性、轉化性及研究性表露無遺。

    同時,檔案中也能呈現作者與校內外同儕教師分享教學經驗和共學歷程 ( 例如工作坊等 );專業成長計畫亦相當完整,能清楚聚焦於「覺察 - 省思」之行動實踐歷程,其分享性、發展性、成效性及省思性等成果之展現值得嘉許。
 

:::